地 区: 新西兰 / 法国 / 澳大利亚
片 长: 121 min
导 演: 简 坎皮恩 (Jane Campion)
编 剧: 简 坎皮恩 (Jane Campion)
别 名: 钢琴师和她的情人(台)/钢琴别恋(港)/钢琴课(其他)
主要演员: 哈维 凯特尔 安娜 派奎因 霍利 亨特 萨姆 尼尔 克里夫 克堤斯
发行公司: 米拉麦克斯
评 级: 阿根廷:16 / 澳大利亚:M / 芬兰:K-14
90年代,电影界兴起一股反映残疾人士生活的拍片热。一时之间,这种影片如雨后竹笋般大量涌现,不少作品纷纷荣获大奖,由著名女导演 Jane Campion 执导的影片, 获第46届Cannes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导演Campion让整部电影都充满着一种忧郁但富有诗情的情绪,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在强烈地掩饰自己的情感与欲望;Ada埋藏着本能的情欲,Bennis身藏着内心的温柔,而斯图尔特则强压着愤怒与暴力。这部电影犹如旷野中的希腊悲剧,剧中毛利人合唱那希腊式的歌谣,与那个时代新西兰荒芜的生存环境交相辉映,使这部悲剧显得非常和谐。的确在这部片子中,毛利人的歌谣与荒芜的环境构成了一个刻画人物的特别要素。Campion对这部电影可谓细心执导,她把动作精细到演员的每一个眼神和手势。演员透过木栏的一瞥,对着窗帘的扫视,或者从指缝间的一瞄,都相当地考究。Campion通过对眼神及肢体语言的刻画,充分展示了霍利·亨特那含蓄而富有暗示性的表演才能,同时也强化了电影的思想深度。霍利·亨特也因此而享有现代莉莲·吉什的美誉,并与安娜·派奎因一起荣获奥斯卡奖。而Campion则荣获得了奥斯卡编剧奖。Campion的最成功之处在于:他能够在现代的电影院里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观众展示一段动人故事。
细腻,感动...
19世纪中叶,在遥远空旷的新西兰海岸,美国少妇爱达带着九岁的女儿和一架大钢琴嫁给了美国殖民者斯图尔特。由于路途十分艰难,丈夫决定舍弃钢琴,将它留在沙滩上。爱达内心痛苦万分。她从小就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而唯一能让她排遣寂寞的就是钢琴那优美动人的音乐。斯图尔特只是个一心想要发财的商人。他根本不理会妻子的要求。爱达只能求助于邻居乔治·贝因。贝因表示想听爱达的演奏。于是爱达在海边发狂地弹琴, 渲泄着她内心的寂寞和痛苦。贝因从这震憾人心的音乐中了解了爱达的心。贝因用一块土地与斯图尔特换走了钢琴,并费尽千辛万苦将它运回家中。为了弹琴,爱达每天去给贝因上钢琴课。而贝因为了亲近爱达,提出用爱抚亲近可以换回钢琴。在音乐与爱抚中,贝因比斯图尔特更深地理解和爱着哑女爱达,他们两人的情感也逐渐滋长起来。专横的斯图尔特发现这一切后将爱达与孩子都囚禁在屋中。然而这并不能阻止爱达向贝因表达爱意。狂怒之下,斯图尔特用斧头砍下了爱达的一根手指。这终于导致了一场斗争。两个男人间达成了协议,贝因带着爱达和孩子以及钢琴离开这里。在船上,爱达在强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决定抛弃这象征了她沉重的痛苦记忆的钢琴。她把它掀倒了海里。
贝因与爱达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当金属的假指与钢琴键相撞时,发出了一种奇特的声响。它融入了钢琴美妙合谐的音符之中,创造出了另一种完美的旋律。
绵的观后感:
《The Piano》里头的sound track> lost and found...非常的棒,在听着...
我很喜欢女主角的份坚毅的个性与对爱,对音乐的执著,“The Sacrifice”,这首是女主角Ada在海滩旁疯狂地弹奏她心爱的钢琴,前夫的死去让她从此封闭自己不说话,只有爱,才能让她自由。
就像钢琴被推入海洋,把痛苦都一同带去那沉寂的海底,Ada跟随钢琴沉下,后来试着把自己从痛苦里挣脱,离开,她把和钢琴绑在一起的绳索挣开。。。慢慢地,他给的幸福让她在黑布蒙盖下,依依呀呀尝试重新来发出她曾经拥有的美妙歌声。
Thursday, September 11, 2008
钢琴别恋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